2023-05-10 14:56:27
长江证券 傅静(执业证书S0490615070012)
距离6月1日
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
还有半个月的时间
这是继沪港通、深港通之后
A股国际化进程中又一标志性事件
初始纳入计划分两步
6月1日A股初始纳入比例为2.5%
到9月3日,纳入比例将提高到5%
MSCI(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
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又译明晟)
是美国指数编制公司
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指数供应商之一
总部位于纽约
并在瑞士日内瓦及新加坡设立办事处
MS + CI = MSCI
MS:即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财经界称“大摩”,
是一家成立于美国纽约的国际金融服务公司,
目前在全球27个国家600多个城市设有代表处。
CI:即Capital International,
在1868年成立的专业指数编制公司。
而明日(5月15日)凌晨
MSCI将公布最新的指数调整结果
大约会有229只A股有望会调入指数
并将于6月1号正式实施
此次调整对中国市场至关重要
甚至可能是近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
一旦某股票被纳入MSCI重要的基准指数
一来少不了相当可观的被动配置需求
二来有助于吸引更多国际主动资金的关注
相关成分股有望获得资金、情绪的双支撑
今次调整成分股的重要性
MSCI将于北京时间5月15日凌晨公布其半年度指数调整的结果。此次调整对中国市场至关重要,甚至可能是多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主要由于会带来以下关键变化:
► 确定6月份首次纳入A股的最终公司名单。
在此次半年度审议中,MSCI将会根据其全球统一的指数方法论、并结合对于A股的特别要求(大盘股、过去12个月期间停牌不超过50天、以及属于沪深港通标的范围内等条件)来确定6月份正式被纳入标的。由于半年度审议涉及因素较多、且过去一段时间市场环境变化较大,因此最终被纳入的标的可能与此前公布的成份股存在一定差异,而这又会对追踪这一样本的主动和被动性资金的配置行为和资金流向产生明显影响,特别是那些新被纳入和被移出的个股影响可能更大。
► 大幅改变当前MSCI中国指数包括的海外中资股成分。
除了正式纳入A股外,此次调整也会显著改变当前MSCI中国指数(主要涵盖香港和美国上市的中资股公司)的面貌,原因在于A股公司被统一纳入指数样本筛选空间后,会明显拉低整体的入选门槛,进而使得此前无法满足条件的海外中资股公司得以纳入。考虑到现有的MSCI中国指数是海外新兴市场和中国投资者追踪的一个重要基准指数,涉及资产管理规模体量巨大,因此其潜在影响也不容小觑。
A股纳入MSCI的重要性
► 短期来看,A股纳入MSCI的增量资金规模不大,但应重视A股正式纳入MSCI事件对市场风险偏好的正面影响。短期测算本次A股纳入MSCI带来的增量资金规模相较A股日均交易量占比不大,但增量资金入场对个股交易额和股价的影响值得关注;此外,更应重视A股纳入MSCI事件的积极象征意义,以及其对市场情绪偏正面的影响、对市场风险偏好的提振作用。
► 长期来看,A股纳入MSCI将促进A股国际化,改善A股投资者结构,倒逼市场制度和规则的进一步成熟完善,推进衍生品市场发展,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等。目前A股投资者结构中,散户占比较大而机构投资者比例较小;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国外机构投资者将更广泛地参与到A股市场,一方面促进A股的国际化,另一方面提高A股机构投资者的比例,改善投资者结构,倒逼市场制度和规则的进一步成熟完善等。此外,A股纳入MSCI将推动全球资金对中国资产的配置,从而能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进一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 而从更长期来看,外资则必将会成为A股市场的一股重要参与力量。海外资金价值型的投资风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从而催化价值投资风格的崛起。
回顾2月中旬以来的市场表现,以上证50指数为代表的价值蓝筹股整体表现纠结,而以创业板50指数为首的小盘成长股则相对坚韧。考虑到A股蓝筹估值前期调整幅度较大,在出现大的事件性催化因素之时有可能会促使大盘蓝筹股重新回到一个可以逐步配置的时点。
A股纳入MSCI的几个重要问题
► 按5%的纳入因子纳入MSCI,这个5%到底是什么意思?
5%这个纳入因子实际上是一个市值调整系数。举例来说,假设纳入A股的调整后总市值为1万亿美元,本来应该按照1万亿美元计算A股在指数中的权重,如果纳入因子5%,那么只能按照500亿美元的市值来计算。
► 入摩后市场表现如何?
以韩国为例,在加入MSCI后KOSPI在两个月内形成涨幅接近15%的行情,这波两个月的行情加入MSCI是非常大的诱因。但是刺激效果在2个月后基本淡化,此后KOSPI指数的行情已经脱离了MSCI的刺激。韩国市场在1992年8月到达底部后开启了历时接近3年的牛市,。因此将韩国市场历时几年大幅向上的行情归功于MSCI可能不恰当。
► 投资者结构有无改变?
韩国股指纳入MSCI以来,外资对于韩国股市的配置热情明显升高,据广发研究员测算,外资持股市值从1999年的575530亿元上升至2013年的429519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44%。
和韩国市场类似,台湾市场吸引外资的能力逐年增强,外资持股比例持续走高。从1996年台湾指数纳入MSCI以来,外资累计汇入金额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15%。
► 入摩后交易特征是否改变?
从台湾市场的数据来看,股指纳入MSCI后,年化换手率明显降低,市场更加倾向于买入并持有的策略,投资者更加注重公司的长远发展,远离短线炒作投机。
综上所述,在A股进入MSCI后市场短期将迎来一定的增量资金,但对A股走势影响的幅度有限、时间长度有限。市场并不会因纳入MSCI形成趋势性行情。
但是,市场在交易者结构逐渐改变的情况下价值投资的风格将进一步深化。从模拟入选MSCI行业数量来看,权重蓝筹占优。而A股较海外市场具备估值优势的行业为大金融、地产、能源板块。
当下,不少MSCI相关公募产品正在准备发行,再加上近期蓝筹回调幅度较深,因此随后相关资金很可能会逐渐增加对蓝筹板块的布局。
纳入MSCI利好什么股票?蓝筹白马最受益
根据MSCI今年3月公布的235只成分股名单来看,成分股具备的特征包括:根据A股常用行业分类,前十大权重行业分别是银行(19.6%)、非银金融(14%)、食品饮料(9.6%)、地产(6.2%)、电子(5.5%)、医药生物(5%)、建筑(4.7%)、汽车(4.1%)家电(3.6%)、交运(3.6%)。(数据来源于兴证策略)
据当时的市场状况统计,成分股具备的特征包括:前十大权重股权重合计为24%,前二十大为36.5%,前十大权重股分别是:贵州茅台(4.5%)、中国平安(3.8%)、招商银行(3.2%)、海康威视(2%)、美的集团(2%)、兴业银行(1.9%)、浦发银行(1.8%)、工商银行(1.8%)、万科(1.6%)、上汽集团(1.4%)。(数据来源于兴证策略)
此前3月份入选MSCI系列指数成分股前20大权重股
表格来源:兴证策略
板块特征,无创业板成分,仅包含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两者的权重占比分别为87%和13%。
北上资金是否已提前流入MSCI标的股票?
根据MSCI公布的标准,今年A股进入MSCI系列指数的成分股相比国际通行标准,剔除了中盘股的纳入,同时在规则上要求必须是陆港通标的,停牌方面也提出一定的要求(剔除在过去12个月停牌超过50天的个股和指数评审时仍在停牌的个股)。
从去年的数据来看,去年下半年北上资金对MSCI标的股票的月度流入占比不断下降,意味着北上资金并没有在去年下半年大规模布局A股MSCI标的股票。A股纳入MSCI标的股票约230余只,而陆股通标的股票超过1400只,如果境外资金从去年下半年大规模提前布局A股MSCI标的股票,那么我们应该看到北上资金对MSCI标的股票净流入占比提升。但去年下半年以来北上资金对MSCI标的股票月度净流入占比一度出现明显下降。
但是随着A股即将正式纳入MSCI,今年4月份境外资金却开始有加速流入A股MSCI标的股票的迹象。据广发研究员测算,北上资金4月份当月净流入387亿元,这一规模仅次于沪港通开通首月,也高于今年1月份351亿元的高点;今年前四个月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89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43%;4月份北上资金流入MSCI标的股票的比例高达89%,明显高于去年2季度~4季度平均占比为70%的水平。
沪股通4月以来加仓较多个股前20名
表格来源:证券时报
4月以来深股通持股变动较大的个股
表格来源:证券时报
由于海外增量资金与沪深股通资金有共同的投资理念,因此,沪深股通资金的布局情况值得关注。
而QFII投资者的偏好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偏好,作为长线布局的价值投资者,QFII持股主要集中在主板大市值的金融股、消费股和科技股。
与此同时,A股上市公司一季报已经披露完毕,外资配置A股的路线图也逐渐清晰。
QFII一季度新进个股
表格来源:证券时报
QFII一季度增持前20名个股
表格来源:证券时报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指数股不等于优质股,
更不等于低估股。
更深入的分析,
“听风者”将于明日刊出,
不要错过哟!
本文资料来源:证券时报网、中国证券网等。
◆◆◆
免责声明:
本栏目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栏目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中所涉及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