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策略】创业板:真实业绩与估值是多少?——A股大势·73

2023-05-10 14:56:27

通过对创业板一季度业绩和估值进行结构性分析,我们认为创业板还没到大举投资时。


本周话题:近期市场很多观点认为,2018年创业板指数有所回升的主要逻辑是盈利的回升和估值的相对偏低。那么创业板真实的业绩增速真的这么高吗?估值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大举投资的时机到了吗?


剔除异常值,创50、创业板指、创业板综1季度业绩明显低于市场统计水平。剔除异常值后,创50成分股1季度业绩从58.6%大幅回落至21.6;创业板指成分股1季度业绩从36.7%回落至31.0%;创业板综成分股1季度业绩从30.2%大幅回落至21.5%。

创50、创业板指、创业板综成分股业绩中位数分别是24%、26%、16%。创业板成分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呈胖尾分布,极端值占比较大,整体来看,涨幅小于0和大于60%的企业都在25%左右。在全样本中这种胖尾分布更加明显。其中创50有7家企业跌幅超过50%,8家企业涨幅超过80%。创业板指有14家企业跌幅超过50%,20家企业涨幅超过80%。创业板综有131家企业跌幅超过50%,171家企业涨幅超过80%。

创50、创业板指、创业板综目前估值分别是38倍、44倍、56倍,中位数分别是39倍、39倍、48倍。从估值分布来看,创业板市盈率呈偏态胖尾分布,高估值个股占比较多。整体来看,由于市值效应,创50的估值相对低。创50市盈率高于60的企业占比22%,创业板指市盈率高于60的企业占比27%,但是创业板综市盈率高于60的企业占比高达37%。在全样本中高估值的偏态胖尾分布更加明显。

估值虽然处在历史低分位,但创业板估值的降低是一个正常的历史趋势。创新型行业增长已经过了萌芽阶段,进入了成长中后期,估值也将随之回落。创业板综目前56倍PE的估值水平远高于NASDAQ的27和JASDAQ的14,估值比历史分位也在前40%,横向对比并不算低。

综合真实的业绩和估值,创业板还没到大举投资时。从业绩驱动力看,一季度反弹并没有那么高,并且内生动力计算机和通信板块复苏的拉升有限,外延动力并购重组在近两年预计相对减少,估值也不算便宜。我们在3月的报告《创业板继续向上需要利率配合》中,提出创业板若要形成趋势性行情,需要具备的宏观条件尚未达到。目前我们的观点维持不变,认为创业板尚未到大举投资时机。

一周重要变化:北上资金再度大举进入押宝MSCI,进出口与信贷数据超预期。市场方面,场内杠杆触底回升,市场转暖走势催生杠杆增仓意愿,北上资金再度百亿流入加码MSCI。宏观方面,人民币小幅反弹,信用利差继续走阔;CPI重回2%以下,PPI环比继续走弱;进出口与信贷超预期反弹。行业重要变化:钢铁价格回升放缓。

风险提示:重点需要关注美联储5月超预期加息或贸易成果不达市场预期给市场整体造成的市场过快下行风险。



一、剔除极端值后创业板今年一季度真实业绩增速下降


1、创50剔除极值后2018年1季度业绩增速为21.6%

剔除异常值,创50成分股1季度业绩明显低于市场统计水平。虽然单看指数创50业绩同比一季度增速高达58.6%,但是创业板2018年一季度利润同比增速的极端值多,剔除2018年净利润最大和最小的5家企业后创业板50同比增速21.6%,显著下降。



2、创业板指剔除极值后2018年1季度业绩增速为31.0%

剔除异常值后,创业板指成分股1季度业绩低于全指。指数全样本业绩同比一季度增速高达36.7%,但是剔除2018年净利润最大和最小的10家企业后创业板指同比增速31.0%,显著下降。



3、创业板综剔除极值后2018年1季度业绩增速为21.5%

剔除异常值后,创业板综成分股1季度业绩下降较多。指数全样本业绩同比一季度增速高达30.2%,但是剔除2018年净利润最大和最小的15家企业后创业板综同比增速21.5%,显著下降。




二、创50、创业板指、创业板综成分股业绩区间分布


创50、创业板指、创业板综成分股业绩中位数分别是24%、26%、16%。创业板成分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呈胖尾分布,极端值占比较大,整体来看,涨幅小于0和大于60%的企业都在25%左右。在全样本中这种胖尾分布更加明显。


其中创50有7家企业跌幅超过50%,8家企业涨幅超过80%。创业板指有14家企业跌幅超过50%,20家企业涨幅超过80%。创业板综有131家企业跌幅超过50%,171家企业涨幅超过80%。






三、创业板估值结构


创50、创业板指、创业板综目前估值分别是38倍、44倍、56倍,中位数分别是39倍、39倍、48倍。从估值分布来看,创业板市盈率呈偏态胖尾分布,高估值个股占比较多。整体来看,由于市值效应,创50的估值相对低。创50市盈率高于60的企业占比22%,创业板指市盈率高于60的企业占比27%,但是创业板综市盈率高于60的企业占比高达37%。在全样本中高估值的偏态胖尾分布更加明显。






四、创业板估值横向和纵向比较


估值虽然处在历史低分位,但创业板估值的降低是一个正常的历史趋势。目前A股创业板的估值中枢和前些年比确有下降,但我们认为这是创业板市场的一个长期发展趋势,估值的相对下降不代表便宜。我们认为创业板估值相对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创新型行业增长已经过了萌芽阶段,进入了成长中后期。可以看到在历史上创业板的估值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10-2013是萌芽阶段,2013-2015是牛市阶段,2016-2018是成长成熟阶段。在创新型行业的发展初期,由于稀缺性和想象空间,投资者更倾向于给创业板更高的估值倍数,但是这一趋势随着产业的成熟必将回落。其次,A股市场的投资者更趋理性成熟,2016年以来价值投资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投资者寻求估值和业绩更加匹配的股票。在这样的趋势下,历史的高位参考价值降低。第三,A股市场的发展轨迹也在向国外靠拢,随着金融市场的更加开放,我国创业板的估值也可能向国外逐渐靠拢,投资者们对跨国和跨板块的估值溢价有一个消化的过程。


从横向比较来看,A股创业板估值的绝对值和历史分位仍不算低。创业板综目前56倍PE的估值水平远高于NASDAQ的27和JASDAQ的14,估值比历史分位也在前40%。





五、从真实业绩和估值来看,创业板仍需谨慎


综合真实的业绩和估值,创业板还没到大举投资时。我们在3月的报告《创业板继续向上需要利率配合》中,提出创业板若要形成趋势性行情,需要具备基本面反转和宏观环境配合。从业绩预期来看,在宏观经济名义增速向下的背景下,2018年创业板业绩增速很难反转。并且国内利率尚不具备持续下行的条件。因此我们提出中期仍需谨慎的观点,目前我们的观点维持不变。


首先从盈利来看,拉动创业板业绩的内生驱动力是计算机、通信、上游板块业绩回升,外延驱动力是大量的并购重组和业绩承诺。计算机板块虽然增长势头强劲,但是相对综指占比只有13%,对整体业绩拉升有限;通信板块在目前4g资本支出结束,5g建设尚未开始的青黄不接的阶段难有大的起色;上游板块的涨价具有周期性,很多上游行业在前期涨幅较大的情况下未来继续上涨的空间有限。从外延角度来看,,中小企业定增和并购重组过会率低,创业板的定增和并购重组数量预计仍将保持下降趋势,加之之前的业绩承诺红利2018年开始明显减退,并购重组对创业板的业绩拉动料2018年-2019年大幅降低。




其次从估值来看,创业板目前估值虽然处在历史低分位,但仍不能说便宜。目前A股创业板的估值中枢和前些年比确有下降,但我们认为这是创业板市场的一个长期发展趋势,估值的相对下降不代表便宜。创新型行业增长已经过了萌芽阶段,进入了成长中后期,估值也将随之回落。创业板综目前56倍PE的估值水平远高于NASDAQ的27和JASDAQ的14,估值比历史分位也在前40%,横向对比并不算低。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从盈利和估值的结构性分析角度来看,创业板指数在中期投资中仍需谨慎。




六、建议关注组合跟踪:“老佛爷”组合净值为1.22


“老佛爷”组合回顾:行业组合低于市场,个股组合低于市场。上周“老佛爷”行业组合绝对收益为1.82%,低于市场0.79%;“老佛爷”个股组合绝对收益1.34%,表现低于市场1.26%。2017年初以来“老佛爷”个股组合收益净值为1.22。






七、市场重要变化:北上资金再度百亿流入押宝MSCI


场内杠杆触底回升,市场转暖走势催生杠杆增仓意愿。上周市场情绪触底转暖,五个交易日内有四个涨幅为正,我们跟踪的情绪指标出现转好迹象。其中,场内杠杆资金方面,两市融资余额来到了9828.87亿元,环比(+58),结束此前连续三周下降的趋势,但绝对值仍在万亿之下;融资买入成交额占全市场成交占比为8.66%,环比(+0.40%),为四月以来最高水平。


北上资金本周再度大幅流入百亿以上,临近MSCI半年度审议会,北上资金恢复至4月中旬的强流入态势。上周陆股通合计净流入124亿元(前值36亿),其中沪股通净流入77亿元(前值23亿),深股通净流入47亿元(前值13.3亿)。当前离6月1日MSCI正式纳入A股时点越来越近,随着A股的近期调整,MSCI潜在标的越发便宜,近期外资维持总体连续流入态势,其中又以沪市股票流入规模最猛。


股票型基金仓位本周小幅上升,混合型基金仓位本周基本持平。机构仓位方面,本周股票型经济仓位小幅走高,混合型基金仓位几无变动。具体地,股票型基金最新仓位87.9%(环比+0.3%),混合型基金最新仓位54.9%(环比0%)。


市场换手率反弹至1.5%,涨跌停比例大幅回升。本周市场成交情况结束此前连续五周情绪走低,全市场自由流通换手率1.5%(前值1.41%),小幅上升0.1个百分点,不过总体成交依然不算活跃,这也是市场对本周热闹走势的背后最担忧的地方。打板情绪方面,全周市场涨跌停比上升至5(前值1.25倍),人气妖股上周表现活跃。






八、宏观重要变化:进出口与信贷反弹超预期


人民币小幅反弹,信用利差继续走阔。本周,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反弹0.4%,人民币对欧元升值0.7%,由于美国利率继续上升,美元指数阶段性走强,人民币仍然面临一定贬值压力。债市流动性在月初阶段性缓解,本周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上升5.6个BP,随着一系列债券的违约事件的出现,信用利差持续走阔,本周3A级十年期企业债到期收益率相对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上行7.9个BP。


CPI重回2%以下,PPI环比继续走弱。4月CPI同比增1.8%,低于前值2.1%,再次回落至2%以下的区间,主要的拖累仍然来自食品项,当月同比0.7%,大幅弱于前值2.1%,其中猪肉价格的低迷是主要拖累因素。4月PPI同比增3.4%,高于前值3.1%,主因去年4月低基数原因,环比继续走弱,石油相关价格上升明显,在油价持续走高背景下,4月底与5月初中游产品价格也在回升,短期PPI有可能延缓下行趋势。


进出口与信贷超预期反弹。按照人民币计价,4月出口额同比增3.7%,较3月负增长显著反弹,进口额同比11.6%,同样高于前值5.9%,由于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不排除出口提前的可能性。4月M2增速8.3%,较3月8.2%略微回升,新增信贷1.18万亿,社会融资1.56万亿,均高于前值与市场预期,经济下行压力极端性仍然可控。





九、行业重要变化:钢铁价格回升放缓


原油价格强劲,钢铁有色回调。5月第二周,WTI原油期货价格超过70关口,周涨幅逾3.2%,,短期仍有冲高可能。钢铁价格在持续几周上升后出现回调,本周价格下跌0.8%,但库存依然在快速下跌。其他品种方面,煤炭保持稳定,铜价微跌0.1%,水泥价格继续上涨1.1%,尿素、橡胶、PTA等延续环暖态势。






往期回顾


【中银策略】白马:业绩有周期,好时候或已结束——A股大势·72

【中银策略】等待——A股大势·71

【中银策略】重估在继续,调整仍有时——A股大势·70

【中银策略】去杠杆对上中下游行业影响不同——A股大势·69

【中银策略】抑价发行时代将结束——A股大势·68

【中银策略】或将继续升温——A股大势·67

【中银策略】走向价值均衡——A股大势•66

【中银策略】创业板继续向上需要利率配合——A股大势65

【中银策略】新经济政策风起——A股大势·64

【中银策略】货币有缺口,市场怎么走——A股大势·63

【中银策略】市场企稳需看风险如何演化——A股大势·62

【中银策略】量能下行,波动下降——A股大势·61

【中银策略】如果主板成超配,价值蔓延向何处——A股大势·60

【中银策略】2638两周年,价值在蔓延——A股大势·59

【中银策略】A股历史上通胀期间的行业表现——A股大势·58

【中银策略】历史角度看一季度行情——A股大势•57

【中银策略】1~2月是积极可为窗口期——A股大势•56

【中银策略】上证50之后,中证500如何——A股大势•55

【中银策略】投资者需要把握好短期反弹与中期调整的关系——A股大势•54

【中银策略】中期调整尚未结束,关注估值回归行业——A股大势•53

【中银策略】平局收官——A股大势•52

【中银策略】哪些细分行业景气向上——A股大势•51

【中银策略】盈利的驱动或将结束——A股大势•50

【中银策略】四季度下半场,积极投资者与稳健投资者的不同选择——A股大势•49

【中银国际策略•A股大势•47】消费蓝筹的风险在哪儿

【A股大势•46】三季度的结构,新时代的趋势

【A股大势•45】四季度,掘金弱势板块

【A股大势•44】十月乐观,逐渐收获

【A股大势•43】环保政策曲线或进入顶部阶段

A股大势•42】三季报哪些行业业绩向上

A股大势•41】周期归位,创新当道

【A股大势•40】人民币升值如何影响市场

【A股大势•39】过去一年被忽视的指数

【A股大势•38】这么贵的人工智能还能买吗?

【A股大势•37】新股不败还能持续吗

【A股大势•36】警惕环保限产的负面冲击

【A股大势•35】环保趋严,哪些标的最受益

【A股大势•34】地产能否改变周期

【A股大势•33】终于等到你,这只是开始!

【A股大势•32】下半年是乐观市场,短期规避周期风险

【A股大势•31】数据超预期,但周期没改变

【A股大势•30】金融工作会议超预期因素的风险

【A股大势•29】新经济是大势所趋!!!

【A股大势•28】平治信息涨停是否意味着高送转行情开启

【A股大势•27】新经济,适逢其时

【A股大势•26】入摩冲击后,市场将回归本原

【A股大势•25】“前高后低”一致预期下,谨防两点超预期下行因素

【A股大势•24】市场将纠正对“央行放水”的不当预期

【A股大势•23】反弹可以享受,但不能贪杯

【A股大势•22】IPO降速后,股票供给压力减少了多少

【A股大势•21】改变的是路径,而不是方向

【A股大势•20】创业板指估值趋近历史低位,买不买

【A股大势•19】反弹仍需减仓

【A股大势•18】中期调整没结束

【A股大势•17】金融去杠杆:三条途径影响市场

【A股大势•16】拐点已经出现,抛弃利润持续改善的幻想

【A股大势•15】主动补库存结束,利润改善结束

【A股大势•14】创业板业绩增速明显回落

【A股大势•13】多一份谨慎总是好的

【A股大势•12】“雄安新区”能改变A股走势吗——中银国际4月A股投资策略

【A股大势•11】防守是第一位的

【A股大势•10】防守的重要性在上升


特别声明


披露声明:

本报告准确表述了证券分析师的个人观点。该证券分析师声明,本人未在公司内、外部机构兼任有损本人独立性与客观性的其他职务,没有担任本报告评论的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也不拥有与该上市公司有关的任何财务权益;本报告评论的上市公司或其它第三方都没有或没有承诺向本人提供与本报告有关的任何补偿或其它利益。


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同时声明,未授权任何公众媒体或机构刊载或转发本研究报告。如有投资者于公众媒体看到或从其它机构获得本研究报告的,请慎重使用所获得的研究报告,以防止被误导,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不对其报告理解和使用承担任何责任。


评级体系说明:

公司投资评级:

买入:预计该公司股价在未来12个月内上涨20%以上;

谨慎买入:预计该公司股价在未来12个月内上涨10%-20%;

持有:预计该公司股价在未来12个月内在上下10%区间内波动;

卖出:预计该公司股价在未来12个月内下降10%以上;

未有评级(NR)。

行业投资评级:

增持:预计该行业指数在未来12个月内表现强于有关基准指数;

中立:预计该行业指数在未来12个月内表现基本与有关基准指数持平;

减持:预计该行业指数在未来12个月内表现弱于有关基准指数。

有关基准指数包括: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以及沪深300指数等。






中银国际策略团队成员介绍


陈乐天(首席策略分析师)

2016年底加入中银国际证券,担任首席策略分析师。曾在中信证券任职。在加入中信证券前,他还在国家信息中心、湘财证券、日信证券等单位从事宏观研究。


徐沛东(市场研判)

中国人民大学西方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学士。此前在光大证券从事A股策略研究工作,专注于市场研究,曾获2016第一财经最佳分析师策略第五名。2017年加入中银国际策略团队。


钱  伟(宏观专题)

复旦大学西方经济学博士,擅长宏观周期的理论与现实研究,2017年加入中银国际策略团队。


李彦姝(量化策略)
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硕士,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此前在天弘基金从事量化投资,2018年加入中银国际策略团队。


许蔚然 ( 财务研究 )

复旦大学金融工程硕士,会计学学士,曾从事社服,医药的一二级行业研究,2017年加入中银国际策略团队。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黑山量化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