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枫股经
stock800
订阅,也许就能赚钱!
不少专家学者认为“中国股市不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散户太多给中国股市带来了无效性,使得股市无法反映经济前景和未来”,并不时发出“中国股市为何不能成为‘经济的晴雨表"的疑问。然而,近年来投资者津津乐道的是:“不看指数做个股”“结构性牛市”,虽然指数走弱,但翻番的股票及大幅上涨的不计其数。这种牛市才有的现象为什么会在所谓的指数“熊市”中出现。其原因在于目前代表沪深两市动向的上证综合指数和深成指的失真,其原有的定位及其编制方法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市场需要。
一 指数失真的由来
我们知道,上证综合指数是由包含A股、B股等在上交所全部上市股票,以总股本为权重加权计算的,这个指数突出的特点就是带有权重。在上海股市中,总股本超过千亿股的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合计股本为15054亿股,占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总股数(26507亿股)的56.8%,这种权重的力量实在难以想象,严重的歪曲了市场的真实走势。如果仅这6只股票逆市场而行,上海市场中其他的900多只股票再怎么努力,就上证指数而言也不会起到正确的指引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在谈论中国股市的时候常以上证综合指数代之,因而笔者始终将其作为中国股票市场中最大的人气指标来解读市场趋势。
深证成分股指数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编制的一种成份股指数,是从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场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计算对象,并以流通股为权数计算得出的加权股价指数,毫无疑问该指数也不具有真正反映深圳股票市场整体走势的作用,充其量只是反映出市场中一个板块走势的作用。
由此可见,沪深指数实际上都是带有局部特性(俗称大盘股板块)的指数,并非具有反映市场整体性走势的功能。
我们知道沪深股市目前总共有近2500只股票,作为一个拥有这么庞大群体的股票市场是一个整体,用什么样的指数来反映这个庞大群体的走势,它不是,也不应该是由一个只具有局部特征的指数走势所能代替的。就目前中国国内股票市场而言似乎还没有一个真正反映国内股票市场整体走势的指数,而反映市场局部(板块)走势的指数倒比比皆是。试想,一个不能真实反映股票市场走势的股票指数,怎么可能起到投资者或研究者对其真实作用的正确判断呢?经常有人说:中国的股票市场处于长期的熊市,不能真实地反映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误判。鉴于此,编制有关反映中国股票市场以及沪深股市整体走势的指数应该到了亟待解决的时候了。
二 带有权重的综合指数掩盖了市场整体的真实走势
指数中的权重无疑是当前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分股指数不能真正反映市场整体走势的根本原因,因此去除指数中的权重将成为必然的选择,即国有大小,权利相同;股本有多有少,权重相同。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由于一股独大而对市场整体走势的破坏作用。笔者曾以去除权重的“等权指数”考量沪深两市多年,尽管上证综合指数(包括深证成分股指数)自2008年以后出现所谓“熊市”的走势(见图1),但笔者编制的“等权指数”(见图2)走势却与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份股指数完全不同,其走势特征反倒与2009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吻合。这一阶段中国经济有过投资的冲动,因而市场出现过强劲的上升行情,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分股指数虽然出现了翻倍的走势,但据2007年的历史高位甚远;而笔者编制的“等权指数”却在这次行情中几乎接近2007年的高位。
注:沪深综合等权指数包括了上海、深圳、中小板及创业板共2480只A股。
对比图1和图2,我们可以看到在2008年以前。两个指数的走势特征基本一样。然而到了2009年中两个指数开始出现了分化,以后的走势在时间上基本一致,在空间上却出现了不同,上证综合指数显示的是典型的弱势特征,而沪深综合指数显示的却是强势调整的格局,这种强势调整可以说与我国经济进入调整期(仍在高速增长的范围之内)基本一致。
对于这种走势,可能会有人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走势,是与创业板的股票上市(2009年创业板上市)后都有不俗的表现有关。此说颇有道理,但是如果我们以上证综合指数的等全指数(见图3)走势与沪深综合等权指数的走势对比,从总体走势来看是大同小异,只是自2013年之后,上证综合指数的等全指数走势要弱于沪深综合等权指数,这种走势的出现与创业板在2013年以后走强是有直接关系的。于是我们看到了尽管指数很弱,但牛股却层出不穷的牛市特征来。
2013年以后,创业板指数已经创了历史新高(见图4),对于这种走势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认为是一个熊市。目前在创业板上市的股票有近400只,中小板的股票有700多只,占国内A股市场股票的44%,这么多的股票走牛不是熊市市场所为。
对于创业板来讲,由于权重的原因,其走势也不真实。如果我们将其权重去除,我们会看到创业板市场在近期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走势(见图5)。自2014年以来,笔者自编的创业板等权指数走势明显强于深交所编制创业板指数走势,特别是5月以后的走势。深交所创业板指数的走势1~3月的上升力度明显弱于笔者自编的创业板等权指数的走势;而5月以后的上升更为明显,深交所编制创业板指数的走势仅反弹一半左右,而笔者自编的创业板等权指数的走势却逼近前期的高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走势?毫无疑问又是权重的因素,在2013年遭到爆炒的股票市值增大,已经成为2014年的权重股。然而,到了2014年3月以后,这些“大市值”的股票相继进入调整期,由于其权重的作用,抑制了指数的上扬,所以出现了笔者自编的创业板等权指数走势明显强于深交所编制的创业板指数走势的现象。而这个现象的出现恰恰反映出创业板市场的轮涨现象,即在2013年涨幅不大的股票开始出现了强劲的上涨。由此可见,权重掩盖了创业板市场的真实走势。
指数中的权重对于指数的影响掩盖了市场整体的真实走势,创业板如此,沪深股市更是如此。因而指数中的权重是导致沪深指数走熊的重要因素。我们看一下笔者所编的权重股等权指数的走势(见图6)。
注:该指数由国内全部A股市场中总市值列前55位的股票构成。
沪深权重等权指数不足百只,仅占沪深两市所有股票的2.2%,看到它的走势,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中国A股的股票市场中不足百八十只的大市值、大股本的股票在权重作用下将沪深两市的综合指数带入熊市,这3%的股票走势不足以代表97%的股票走势,少数代替了多数,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应该尽快得到解决,为此重新编制沪深两市的综合指数势在必行。
三 以权重为核心的指数存在的弊端
以权重为核心编制出来的综合指数无论是对管理层还是对研究人员,抑或是投资者来说,都存在误判市场整体走势的作用,而这种误判毫无疑问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实践活动。
1.对管理层的影响
以停发新股为例。我们知道,停发新股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市场的弱势。尽管中国股票市场曾经数次停发新股,管理层美其名曰停发新股是为了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但这并不是理由。改革是在发展中改革,不是在停止中改革,试想如果中国所进行的一切改革都以停止来进行过度,即使不说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那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因此,停发新股不能以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作为借口,除此因素,停发新股的理由就只有一个了,即市场太弱,怕影响到市场的走势。然而,从最近一次停发新股的时间点上来看,市场的整体走势是非常强劲的,对此我们只能说,管理层由于误判了中国股票市场的整体走势,出现了新股发行工作十分被动的局面,影响到市场正常的融资功能;说得严重一点,目前国内出现融资难的问题与证券市场不能发挥正常的融资功能不无关系,这就是托了发挥证券市场融资功能的后腿,对此我们要深刻的反思。
2.对研究人员的影响
对于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严重误判的研究人员中不乏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他们的误判毫无疑问会对影响到管理层对资本市场的宏观调控。如前所述,中国的股票市场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融资功能,管理层在做决策的时候自然会对证券市场产生“怜悯”之心,单一的指望发挥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进而更多的依赖银行来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无疑这是一种偏颇。
3.对投资者的影响
一年多以来,市场的整体走势可谓是轰轰烈烈,然而不少的投资者却处于亏损的境地,其主要愿因在于也是对市场走势的误判。前面笔者提到,两市的综合指数是股票市场中最大的人气指数,而走熊的综合指数必然会对人气产生重要的负面影响,使投资者以“熊市”思维对待市场,不敢长期持股,生怕被套,进而影响其资产的增值,以致亏损,导致错过一次又一次的投资机会。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还市场本来面目,编制反映中国股票市场整体走势的指数,不能再以所谓的带有权重的指数片面地反映市场的走势。
四 设立三个综合指数
根据目前国内A股市场情况,应该以等权的方式设立三个综合指数,即中国股票综合指数、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综合指数。
1.中国股票综合指数
(1)上证综合指数已经不具备代表中国股票市场的意义。目前资本市场研究者多以上证综合指数为对象研究并阐述股票市场的走势,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源于沪市比深市成立的早,并且市场早期的上市公司沪市多于深市。即使我们不讲权重因素,仅就其在国内上市公司的家数而言,仅占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的40%,其发言人的作用已经丧失。
(2)深证市场虽然扩大,但还不足以具备中国股票市场“代言人”的作用。虽然随着深市中小板、创业板的设立,深市已经不可与同日而语,其上市公司的总量已经达到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总量的60%,但其上市的总股本还远远少于上海股市,仅为上海市场总股本的36%。而且代表深圳股票市场走势的深圳成分股指数也并没有将中小板与创业板反映到其中,使深圳股票市场至今没有反映自身整体走势的综合指数,这不能说不是制度上的缺陷。
(3)新编制中国股票综合指数。该指数应囊括沪深两市所有的A股,以反映中国股票市场的全貌,发挥市场研究及宏观调控的作用。因此,中国股票综合指数的产生是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目前,沪深两市投资者的资金账户已经联网,投资者资金可以在两个市场随意转移,毫无障碍,使沪深两市在交易上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一体。因此说,编制中国综合指数不仅是现实上的需要,而且条件已经具备。
2.上证综合指数
上证综合指数目前不仅已经失去是中国股票市场的代言作用,而且其反映沪市整体走势的功能也已经丧失,因此有必要进行重新制订。他的主要功能就是全面真实地反映上海股票市场的走势,其反映的是中国股票市场的部分或局部的特征。
3.深证综合指数
目前,深圳成分股指数明显已经不具备成为深圳股票市场的代言作用,应仅将其作为一个板块指数对待。应该重新制定深圳综合指数,将深市的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股票全部纳入其中,以全面真实地反映深圳市场的走势,它不仅只是主板市场的指数,还要成为包括中小板、创业板在内的所有在深交所上市的股票指数。目前的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仅仅作为深圳市场的一个板块指数而存在。
文章反映当前的观点,而该等观点可能随时间推移而改变。信息和观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独立确证,不构成要约或要约邀请,请勿作为投资建议.
延伸阅读,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