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围】HSCI选股将纳同股不同权公司 恒指迎来新时代

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方“香港商报”可订阅哦!

至于把「同股不同权」公司同时纳入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选股范围,恒指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关永盛表示将会作出研究,但目前未有时间表。此话或许意味着,极有可能成为香港「同股不同权」第一股的小米公司挂牌后暂时无法「染蓝」。


从今年第三季度起,将恒生综合指数的选股范围扩大,将包括同股不同权公司在内的三类公司将获考虑纳入成分指。恒指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关永盛(左)称,由于涉及港股通标的,如有同股不同权公司获纳恒生综指,将可成为北水投资对象。记者 崔俊良摄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邝伟轩报道:恒指公司昨日公布,将于今年第三季将外国公司、合订证券(Stapled Shares)以及「同股不同权」公司纳入为恒生综合指数(HSCI)选股范围。至于把「同股不同权」公司同时纳入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选股范围,恒指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关永盛表示将会作出研究,但目前未有时间表。此话或许意味着,极有可能成为香港「同股不同权」第一股的小米公司挂牌后暂时无法「染蓝」。


 
HSCI扩围提升市场竞争力

关永盛昨表示,经过咨询并参考港交所早前发布的上市制度新规后,决定从今年第三季度起,将恒生综合指数的选股范围扩大,将包括以香港作为第一上市的外国公司、合订证券以及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大中华公司。他指,扩大HSCI选股范围,将有可能影响沪深港通的港股通名单。有咨询意见指,将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纳入HSCI选股范围,可提升香港市场竞争力及鼓励更多科技公司来港上市。


 
市值高亦不能成为蓝筹股

对于恒生指数(即蓝筹股,现时由50只上市公司组成,占港股市值逾50%)选股范畴方面,关永盛表示,有很多期货、期权及指数基金产品被动式追踪恒指,因此影响面会较大,需要更审慎处理,需要先观察「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后的市值、交投量,暂时没有咨询纳入恒指的时间表。


坊间估计,若小米成功在港上市后,整家公司估值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约7800亿港元),但碍于当前恒指公司未有机制容许「同股不同权」公司纳入蓝筹选股行列,故即使小米市值超越某些蓝筹,恒指公司亦无法因而将之纳入恒指或国指成分股。


对于上述,关永盛称,恒指及恒指涉及期货、期权、交易所买卖基金(ETF)等产品,加上被动式基金亦会因应追踪相关指数而买入该等指数成分股,故须更审慎地处理。



 
三类公司将纳HSCI范围

对于恒指或国指暂未能以具规模的「同股不同权」公司纳入为选股行列,会否导致指数未能反映港股主要股份的表现,关永盛强调,需待「同股不同权」公司正式在港上市,让恒指公司掌握更多这类公司的市值规模后,才可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不过,「同股不同权」公司暂无法「染蓝」之际,恒指公司却容许以香港作第一和第二上市的「同股不同权」公司、以香港为第一上市的合订证券以及以香港为第一上市的外国公司,纳入为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的选股范围,今年第三季起生效。其中,外国公司和「同股不同权」公司占日后恒生综合指数的比重分别最高5%和10%。


目前,恒生综合指数有接近500只股票,涵盖香港总市值的95%。若外国公司、合订证券和「同股不同权」公司纳入恒生综合指数选股行列,意味部分大型海外企业,如保诚(2378)、新秀丽(1910)、本间高尔夫(6858)、迅销(6288)及宏利金融(945),不单有望成为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并可能成为部分指数基金被动「追入」股份,进而提高股份交投量。


 
生科公司会留意并适时评估

至于容许合订股份纳入恒生综合指数选股行列,恒指公司称,与现时4只合订证券法律结构相同的合订证券,可纳入为选股范畴,而现时4只合订证券的法律结构由3个部分组成:一、信托单位;二、托管人;三、与单位合订的特定优先股。目前,按上述机构设定的在港上市合订证券,包括香港电讯(6823)、由电能实业(006)分拆的港灯(2638)、朗廷(1270)以及金茂酒店(6139)。


恒指公司又指,会密切留意并适时评估把未有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纳入为恒生综合指数的合适性。对于是次未有即时决定把未有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纳入恒生综合指数选股行列,关永盛称,上述公司与初创企业类近,由于当中不少仍在研发阶段,而且业务不为人熟悉,需待大家更了解这些公司后,才可再作研究。



【相关链接】
未有收入生科公司IPO 内地药企拔头筹


昨晚,内地生物技术公司Ascletis Pharma发布公告向港交所(388)提交上市申请,成为港交所落实新上市制度后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首例上市个案。


初步招股文件显示,Ascletis Pharma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解决抗病毒、癌症及脂肪肝等疾病。目前,公司有5项抗病毒药物的开发计划,当中包括两个已接近商用阶段的丙肝在研药物,以及一个已完成临床试验阶段的人类免疫力缺乏病毒药物。惟因公司未有任何产品已经商业化,公司在2016年及2017年无任何产品销售收入,其亏损金额更由2016年的676.1万元人民币扩大至1.32亿元。


 
小米上市后雷军投票权犹过半


另外,有望成为本港「同股不同权」第一股的小米公司,近来市场关注度亦颇高。有券商预计,小米创办人雷军上市前持股比例逾31%,及至上市后将被沟淡至25%,惟按当前A股「1股10票」之规定,小米上市后雷军的投票权仍超过50%,成为公司绝对控制人。


据市场评估,小米上市前雷军就是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1.4%;至于联合创始人林斌及黎万强的持股比例,则分别为13.33%及3.24%。假设是次融资比例为10%,考虑到公开招股,估计雷军在小米上市后的持股比例将会降至25%。


券商又预计,「硬体+新零售+互联网服务」将成为小米主要业务模式。虽然小米收入的70%是来自硬体销售,但旗下MIUI平台的创新型互联网服务仍是其主要盈利来源。互联网服务占小米收入贡献较细,惟毛利率较高达至60.2%,预期2017年互联网服务对小米的毛利贡献将达39%。至于新零售业务,小米线上直营销售管道包括小米商城、有品和天猫旗舰店。截至今年3月底,小米旗下「小米之家」店铺数量达到331家,平均每平方米零售额达到24万元人民币。另外,截至2017年底,小米共有1103家协力厂商线下分销商。


对于小米金融业务,券商料目前收入和调整后税前净利润约为8亿及1500万元。小米金融总资产约占集团总资产为14.1%,合共约为127亿元。由于仍处发展初期,小米金融非集团主要业务,券商估计其可能回归内地注册实体。小米亦披露,小米金融未来将会分拆,不再为集团合并附属公司。


责编:钟智维 编辑:肖静文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黑山量化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