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 14:56:27
Paul Kjaerhol保罗·基尔霍莫 1929-1980年 丹麦
丹麦著名家具设计师保罗·基尔霍莫与 维纳·潘东 、 纳纳·迪塞尔 并称为“新丹麦三杰”。三者其中,基尔·霍莫是最具“古典意味”的,他成功地将功能主义的逻辑理性与北欧的设计感觉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再通过他对使用的材料和技术构造方面准确无误的掌握创造出一种非常纯粹的设计美学。
Paul Kjaerhol保罗·基尔霍莫
1955 - 1956年设计的PK22号椅是基尔霍莫的家具作品中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这件作品集中体现了基尔霍莫对材料不同寻常的选择及组合利用。基尔霍莫以全部的钢构架取代传统丹麦家具的实木构架,而坐面及背面则选择皮革。这件作品的构造方式及整体设计感觉令人想起早期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1929年设计的巴塞罗那椅。但很显然,基尔霍莫设计的这件作品更加纯粹而精致。随着最早的皮革面料的椅子在1957年的米兰博览会上大出风头及销售额的节节攀升,基尔霍莫又试验用棕藤及不同色彩的编织品充当面料,并获得了成功。
Paul Kjaerhol-丹麦-PK22号椅
Paul Kjaerhol-丹麦-PK24号椅
1961年的PK91号椅是丹麦三件著名折叠设计作品之一。椅腿旋转的表面透射出特别的美感,折叠交叉中心由一个小球连接,起到减少摩擦的作用。通常折叠椅被认为是廉价的、没有设计和不讲究结构的椅子,而这把椅子却成功地塑造了不同的景象。坐面由两层皮革折叠在一起,为的是确保自然的拉伸力而不至于影响椅子。腿部的造型完美地将物理功能与审美功能结合在一起,曲线非常流畅典雅。
基尔霍莫的家具作品都是为工业化大批量生产而设计的,以钢构架取代传统丹麦家具的实木构架。从他简洁明快的线条中可以看到“国际式”的影子他的设计体现了准确合理完美地使用及视觉功能。北欧独特的人文主义倾向、设计中对功能独特的理解及对新材料的合理利用构成了基尔霍莫的设计风格。他的作品将硬与软线与面通过各种材料加工技术及造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功能要求与形式美感要求以统一的设计语言表现出来。基尔霍莫习惯按事先预定的计划进行工作,其设计构思缜密与完善,细致到最后一颗螺钉的具体位置及尺度。他设计的准确无误和对结构的忠实使他成为丹麦设计大师中典型的唯美主义者。(引自方海著《20世纪西方家具设计流变》)
大事记:
1929年,基尔霍莫出生于Oster Vra。
1949 -1952年,基尔霍莫就读于哥本哈根工艺美术学院。
1952 -1956年,基尔霍莫执教于哥本哈根工艺美术学院。
1953 -1959年,基尔霍莫在哥本哈根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家具设计。
1955—1976年,基尔霍莫任教于哥本哈根皇家艺术学院,并于1976年成为该院院长。
1957年、1960年,基尔霍莫设计的家具作品在米兰博览会上被两次授予大奖。
1957年,基尔霍莫获得丹麦工艺美术协会年度奖。
1958年,基尔霍莫被授予著名北欧洲设计奖项——鲁宁奖。
1972年、1988年,基尔霍莫两次获得丹麦家具制造协会年度奖。
1973年,基尔霍莫获得ID奖。
1980年,基尔霍莫去世。与埃罗·沙里宁一样,他也英年早逝,只活到51岁。